露营过夜是怎样的体验?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常见问题     |      2023-03-05 18:09

  尊龙凯时一个人的话,内心戏会很足。夜色中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你就能联想到野兽、女鬼、抢劫、凶杀、奸杀,碎尸......

  这个周五,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前因是,我划船漂流,被困在红河的一处峡谷底,两侧是险峻峭壁,目测有800-1000米。只能选择在峡谷内,阴森幽暗的湿淋淋石滩上,露营过夜。

  从户外安全角度,在这样湿淋淋的河滩上扎营是大忌,因为万一河水暴涨,人就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

  国内有不少户外遇难事件,都是因为驴友贪图河谷石滩平坦,将营地扎在上面,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遇难。

  但真正的户外探险,要完全规避这种风险太难。漆黑峡谷里,除了这个湿淋淋石滩,就是陡峭的峡谷山坡。我没有更多选择。

  峡谷里的夜,比白天更加寒冷,风好像吃了,剧烈地摇头晃脑,跟我的船杠上了。

  为了让船更有底气与风抗衡,我把它拖到山坡上,捡了一堆石头放进去,防止它被风诱拐私奔。

  然后利索地搭起帐篷,摸摸帐篷底部,凸凹不平,都是锋利石块,直接睡在上面的话,估计背部会比做了刮痧更可怕。

  从防水袋掏出防潮垫,用嘴吹胀,拍拍鼓鼓囊囊的垫子,自言自语道:兄弟,今晚靠你了!

  这个充满我口水的防潮垫,陪着我上过八千米雪山。它有7厘米厚,躺在上面,河床的潮气和寒气被隔绝开来。

  它为了我,说是两肋插刀也不为过。如刀般锋利的石块靠它隔绝,零下几十度的雪山极寒,靠它保暖。我想搂紧它,但搂不住。

  因为河床石滩不平坦,是斜的。防潮垫是尼龙面料,表面非常滑溜。估计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垫子上设计了条纹。但在这种破地方,这点摩擦力丝毫不管用。

  我躺在上面,溜下来,被尖锐石块硌疼,又翻身滚上垫子。如此反复,像在烙煎饼。我的帐蓬底湿了,我的背滚下垫子时也弄湿了。

  咒骂了一声这个潮湿河滩,我起身半蹲着,把防潮垫挪到帐篷最斜的那一边,用帐篷撑住身体。但帐篷被我这样一压,被扯变形了。如果真睡着了,我怕压塌帐篷。

  因为石滩拉不了风绳,没被固定的帐篷毫不受力。胡乱套上羽绒服,钻出帐篷,盯着头灯光束下单薄的帐篷,思索解决办法。

  蹲下身,捡起一块石头掂量了一下,虽然尖利,但块头太小。我挑选了四块长条状的石头,将帐篷四根风绳分别栓在上面。

  稍微用手扯了一下栓住石头的风绳,一点紧绷感都没有,完全不受力,存粹是摆设,就像源头的滚水坝一样。

  继续找石头,分别压在先前四块石头上,堆了四个玛尼堆。再扯风绳,感觉到有点力度了。盯着玛尼堆,我在想要不要念个经什么的,我手机里还下载了一本金刚经。

  夜风在峡谷中纵横驰骋,发出悠长的呜鸣声,声音越来越高亢,又渐渐低沉下去。

  让我想起了大理的风,白天像一位明媚少女,羞涩地吹佛过苍山洱海,轻抚着游人脸颊。

  一到晚上,就变身喝嗨了的辣妹子,手舞足蹈,气势十足地穿街过巷,你要是挡住了她舒展手脚,一个大嘴巴子马上招呼到脸上,打得你一个踉跄。

  我拉好拉链,倒退了两步,发现暗影没有一丝挪动。于是,回身,急速跑向帐篷,钻入睡袋,把自己裹得像个木乃伊。

  我用的这种睡袋,就叫木乃伊睡袋,现在想想,突然觉得好不吉利呀。看来人有压力的时候,就容易变得迷信,这样是不好的。

  正胡思乱想间,一阵低微人声突然随风入耳,我刷地坐起身,侧耳倾听。除了我自己有点急促的呼吸声,山谷再无任何声响。

  我将目光投向帐篷外,夜,黑得像牛粪,风,停止了呜咽。我看见了,左侧河对面,有一束橙色灯光,向着我的方向移动。

  我屏住呼吸,会是谁?来干什么?这种高山深涧怎么会有人?要不是因为意外,连我都不会在此停留。

  开始听到踩水的声音,然后是朦胧对话声,荒野暗夜中,我的听觉变得异常敏锐。

  努力让自己放松,身体紧张颤抖会摩擦帐篷和防潮垫,发出沙沙声,峡谷暗夜会把任何声音放大,我不想暴露自己。

  两个男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叽叽叽、吱吱吱”,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熟悉?

  使劲在记忆中搜索,从下水的第一刻开始回忆。对了,是电流的声音,他们在电鱼。我白天出发时,在红土坡镇就看到过。

  红河这么少的水,能有几条鱼。电电电,电到你们自己就知错。我在心里诅咒着,身体还是怂得很,尽量不制造任何声音和光源。叽叽吱吱的声音大概持续了半小时,橙色灯光渐渐远去。

  我没有被发现。刚刚被自己听觉屏蔽的呜呜风声和淙淙流水声,又出现在耳畔。好冷,我才发现自己手脚都有点僵硬了。

  原来山坡往上是有灯光的,只是离我太远,看起来像是点点星光。白天太过专注于划船,傍晚又只盯着眼前的帐篷防潮垫,没有留意绝壁高处有人家。

  翻看卫星地图,这里是一个叫六家田的地方,也许只有六户人家也说不定。不过哪怕只有一户人家,我也打不过,该认怂时就认怂。

  “在荒野,尽量把人往坏处想。”是我一贯的安全守则。虽然红河一路,我遇到的都是淳朴良善之人,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但我并不打算改变这一原则。

  红河在身旁缓缓流淌,像是某种生命律动的节奏。天空繁星密布,星河璀璨,我向苍穹伸出一只手,心中喃喃道:请赐我一碗热汤吧。

  但没想到,今晚流落深山峡谷之中,白天又遭遇失温之苦,刚刚又饱受惊吓,这一刻,我极度想念之前带去爬八千米雪山的1500克充绒睡袋。

  缩回睡袋中,想起了往日吃烤鸡的美好,用舌头舔了下嘴唇,哆哆嗦嗦进入了梦乡。

  这些年在围绕着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的旅行中,在野外露营过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其中不乏留下了一些难忘的时刻。巴基斯坦K2,世界第二高峰的脚下,伴着无与伦比的雪峰,我的帐篷亮着微弱的光,这是地球上最安静的夜晚。我在帐篷内钻进睡袋里,享受着这孤独又神奇的时刻。

  这里是冬季的漠河,接近零下30度,因为装备出问题,我和朋友套着睡袋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铺了几张纸壳就直接睡在黑龙江冰封的江面上。

  这些经历,组成了我旅行中最难忘的部分。其实即便到了今天,我也是一个无论去哪里旅行,都会随身行李里装着睡袋的人,旅行方式无论是徒步还是自驾,我都会带。因为对我来说,不仅在户外过夜是一种享受孤独的体验,还有很多时候,面对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随身有一个睡袋甚至能救你一命。

  在最近一次旅行中,我带了两枚挪客(Naturehike)的不同型号的睡袋,分别是“雪松”睡袋 和“雪鸟”睡袋。作为装备控,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下这两款睡袋的功能和使用体验。

  在谈睡袋之前,首先,我要知道的第一件事不是睡袋,而是你即将去往的旅行目的地或者露营地在这个季节的环境、温度以及天气。只有知道了这几点,我们才能正确的选择装备,尤其是过夜用的睡袋,否则盲目的随便买一个睡袋就去露营,如果温度不合适,轻则睡不好或者感冒,重则有生命危险。

  比如这个季节的梅里雪山雨崩村附近,夜晚的温度已经降至-10℃左右,如果只带一个夏季露营睡袋,舒适温标在5℃或以上的话(后面我们再谈温标如何选择),夜晚则可能有失温的风险。这就是选择一款正确睡袋的重要性。

  照片上右侧米白色的为“雪松”,为前一张照片中较大的一枚,左侧红白相间的为“雪鸟”,就是较小的那枚。

  雪松XS600:睡袋上下可拆分,上羽绒下棉,羽绒被+褥子的概念,适宜在-5℃露营环境下使用,总计重约2kg。

  雪鸟-7:超轻木乃伊羽绒睡袋,充绒量1090g,含绒量90%,蓬松度650FP,适宜在-7℃环境下使用,我的L号总计重约1.6kg。

  雪松实际上是由两个型号的,一个是XS600,一个XS1000。这两款的展开尺寸是一样的,都是220x85cm,一般成年人的体型都足够使用。收纳尺寸XS600是30x40cm,XS1000是33x42cm,两者并没太大区别,重量分别是2kg和2.7kg。

  “雪松”最大的特点,是睡袋上下可拆分,两侧拉链拉开,可单独作为羽绒被(上)和垫被(下)使用。这个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如果睡惯了家里的被褥,户外露营时这样的设计可以睡着更舒坦。拆开后,上层是90%的鸭绒更保暖,下层的仿羽棉即防潮也不容易塌陷。而且这个设计钻进睡袋后很快里面就暖和起来,下层的保暖更好,不用暖水袋这么麻烦。

  整体上雪松的外面料都是仿水泼的,具有很好的防潮隔湿效果。很多人会问睡袋肯定是睡在帐篷里,怎么会湿呢?

  在我们实际的露营环境中,主要是帐篷的防水效果决定了室内的潮湿程度,简单说就是:透气好的帐篷,防水防潮一般,而防雨效果好的帐篷,室内透气一般,这永远是一种矛盾。

  经验告诉我往往早上醒来,睡袋的潮湿主要来自于帐篷内我们呼吸出的水气,比如我的帐篷防水效果很好,早上醒来经常我的睡袋外表都是挂着水珠的,这也是为什么早上醒来时先不要急着收睡袋,天气好的话一定要先拿到外面搭在帐篷外晾晒一会,待表面水气蒸发干燥后再进行收纳。

  此外“雪松”的设计是有一些非常巧妙的细节的,比如这个保暖领围,钻进睡袋时搭在脖子上,有很好的防漏风效果。

  雪松的SBS双向拉链设计,方便拆分它的上下层,也方便睡醒后从睡袋钻出来。

  这个温标标签上的红色温度代表“舒适温度”,雪松XS600是-5℃,它的意思是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会感觉舒适身体呈现放松的姿势,就是睡的很舒适。

  那么第二个橙色温度(-11℃)代表着“限定温度”,它的意思是从舒适温度到限定温度的区间,在此温度范国下,睡在睡袋里是有些冷的,我们将会跟寒冷做斗争,身体姿势是在睡袋里蜷缩成一团,但尚处于热量平衡状态,不会颤抖。(通常我会选择这个标准作为我买睡袋的标准,因为这也是根据个人的露营经验来决定的,我是相对有丰富露营经验的,我知道自己在这个温度下足够用,这个要根据俄个人经验选择,我建议小白参照舒适温度选择。)

  第三个蓝色的温度(-23℃)则代表极限温度。在限定温度靠近极限温度范围内,人就会有强烈的寒冷感了,存在因低体温而导致失温的风险。所以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在此温度范国下使用睡袋;或者必须由具备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提升睡袋保暖性的人员来使用。

  注意:建议易受寒的朋友在选择睡袋温标时选择比实际露营地温度更低一档的睡袋。

  说完“雪松”,下面说说我的超轻木乃伊羽绒“雪鸟”睡袋:(下图红白拼色款)

  按照上面我说的标准,大家可以看到我这款“雪鸟-7”的舒适温度是-7℃,其实“雪鸟”是有四款型号的,我就直接把它们的区别贴在这里了,方便大家查阅自己合适的型号:

  看到雪鸟的四款型号,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就是为什么雪鸟-7这款和雪松XS600差不多,那该怎么选?其实这两款睡袋由于设计的不同,是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的。

  比如雪松的上羽绒下棉的设计,对于我来说,就更适合自驾、有舒适的露营地、有很好的地垫或者平整的睡眠地面的情况,因为雪松这种上下分层的舒适设计,同时也伴随着体积比雪鸟-7较大一圈的情况,更适合不用自己背装备走路的自驾、固定露营地的使用场景。

  而雪鸟这种全羽绒的木乃伊睡袋的设计,则更适合徒步、野外露营,需要装进自己的行囊中的使用场景,睡起来可能不如雪松的底面那么舒适,但好处是重量也更轻,收纳的第体积也更小。我的雪鸟-7的鸭绒含绒量达到90%,蓬松度达到650FP,更好的蓬松度意味着收纳起来可以压缩的体积更小。

  大家看到从型号上,“雪鸟”也有着不同大小的选择,我身高176cm,选的是L号。

  在细节设计上,雪鸟的内外都是20D尼龙面料,有着较好的透气和防泼水的性能,很适合在野外露营用。YKK双向拉链方便内外操作,还有上下拉链防夹条(这个很实用,不然拉链夹住羽绒外层很容易弄破面料),和雪松一样也具备领围魔术贴和帽兜收缩绳,以及同样有着防风保暖的U型脖领和阻风条(注意最轻薄的7℃款没有脖领和阻风条)。

  此外雪鸟的包裹式设计(上下片6:4比例设计,更多羽绒盖在身上)和立体桶底可以让整体以及脚部在夜晚更防风保暖,效果超好。

  综上,“雪松”和“雪鸟”的这两款睡袋,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使用场景来选择。所以大家在进行户外露营活动时,我再强调下,首先要做到的是对目的地本身的环境、季节、温度等进行清晰的认知,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选择睡袋等装备,避免出现到了目的地发现装备没法用或者用起来会得我们的健康状况带来风险的情况。

  1,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完睡袋早上醒来,一定要将睡袋进行晾晒,尽量晒干表面后再进行收纳,晾晒期间我们可以进行其他装备的收拾或者洗漱、早餐等活动,尽量避免表面潮湿时就把睡袋收起来,时间长了睡袋的填充物容易发霉,那样我们再次使用时就会有霉味。如果天气不好如遇到下雨等情况,那么我们回到家中,一定要尽早把睡袋拿出来进行晾干。

  2,羽绒睡袋进行收纳时,一定不要像叠被子那样卷好再往收纳袋里塞,长期这种做法会导致睡袋内填充的羽绒出现不均匀的分坨情况,我们收纳羽绒睡袋时,只需要无规律的一把一坨的方式往收纳袋里“怼”即可,乱怼进去反而好。

  3,回到家中,长期不使用睡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睡袋取出来,用晾衣撑挂在衣柜里即可。洗涤睡袋和羽绒服大致一样,最好是温水手洗,千万不要机洗和甩干,有条件尽量选择干洗,不要烘干,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少洗羽绒睡袋。

  最后,这么多年户外旅行的露营经验告诉我,在选择睡袋时一定不仅仅只看温标,还要结合自身的使用场景来选择,在文章前面我已经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在这里,再提炼一下:

  “雪松”更适合自驾、有舒适的露营地、固定露营地等,有很好的地垫或者平整的睡眠地面的情况;

  “雪鸟”更适合徒步、登山、攀岩等需要自己负重装备或精简装备的户外运动场景。

  在选择睡袋时也要选择合适自己身高体型的睡袋,选择过小的型号会导致裹的太紧钻不进去或者在里面无法转身活动的情况,选择过大号的睡袋,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会导致睡进去空荡荡的保暖效果不好的情况。

  好了,该分享的我大概都和大家分享了,如果还有什么关于露营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中向我提问。

  2007年,我们在大连某水库附近山上露营。晚上烧烤喝酒睡得很晚。第二天起来,发现所有的锅、食物都被偷走了,我们准备用来盛放垃圾的塑料袋也全部被偷走……

  另外注意,户外睡袋上标注的比如零下十度适合,是说冻不死你的前提,必须要准备再低20度的睡袋。

  去年我一个人从香格里拉徒步到亚丁,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在野外露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帐篷里写下的日记——当时的线

  出发前的午后,我决定豁出去一试,头两天的路线还算稳妥,大不了隔日回来便是。

  虽然前几日已经适应性的从普达措的后头绕了一圈回来,而背了15公斤的行李和轻装行进却实着不可同日而语。前半程在山谷中沿溪踱步,景致开阔,地形平坦。而后穿过树林,时而细碎的阳光照进林中,时而在冰凉的水气中沐浴而过,心神气爽。即使是在刚开始爬坡时,不时的云破日出,在半山上观云雾飘渺,披山风如扇,仍有赏心悦目的好心情。

  持续爬坡到后半程,肩膀因为重负开始酸肿,高原爬坡本就进氧量不足,胸前紧勒的背带令呼吸更加不畅。走几步便是一歇,加之天色渐暗,心中也慌张起来。

  然而疲惫的步伐怎么也跟不上日落的节奏,一边迷雾开始笼罩,一边开始下起了雨,树林的轮廓渐渐模糊起来。直到近8点,才结束了漫长的爬坡走出树林,到达色列湖边开阔的草甸。

  色列湖在雾气中呈深蓝色镜面了如仙境。而雨后的草甸却水润如沼,只得爬上高处寻地扎营,紧张中强保镇定,赶在天色全黑前把帐篷支了起来。此时外头伸手不见五指,浓雾不散,星光隐匿。

  我躲在帐篷里,啃了一些干粮,写些日记打发漫长的夜晚。风从树林到草甸穿堂而过呼啸阵阵,帐篷在风雨中颤抖摇曳不止。不知今晚水是否会漫进帐篷,不知能否睡个安稳觉。

  这状态正如《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主人公出门没多远时,开始想念家里柔软的床和热茶,思来想去了各种借口,琢磨着回去充分准备后再出发。此时对于自己是否能走完全程已然信心锐减,开始考虑第二天回去的可能。后悔出发前没能接到Harry的电话,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心中的不安如外面的风雨交加无法停息,儿时独自经历黑夜的可怖经历又悄悄崭露头角。

  眼下,一匹马从远处奔来,驻足在远处充满惊愕的凝视着我,所有日常中熟悉的声音消失了,只剩这无边的沉默和一串马蹄声。这片远离文明的奇妙荒野明明在眼前如此真实却显得荒诞无比,令人产生身处胶片电影中的谬想。

  下去打了水,不慌不忙的为自己做了顿早餐。荒野行走的本意不在追求速度和成就,这才是我在长途跋涉途中最享受的时刻。